今天來點不同的題材-用AI當股市戰情分析師(僅供參考!)

川普關稅政策引發台股震盪(2025年4月中旬)
美國總統川普在2025年4月中旬對關稅政策的反覆消息,導致台灣股市出現劇烈波動。特別是台積電、聯發科、鴻海等台灣權值科技股的表現,隨著關稅消息時漲時跌,反映出投資人情緒緊張和市場觀望態度​。
台積電、聯發科、鴻海等個股的股價波動
4月14日(週一),受美國暫時豁免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等電子產品關稅的消息激勵,台股早盤一度大漲近490點,指數衝上20,000點大關​。鴻海(2317.TW)盤中大漲,終場收高約2.97%,報NT$138.50​。廣達(2382.TW)也上揚5.8%​。聯發科(2454.TW)股價上漲約1.08%,收在NT$1,400​。市場分析指出,美國對電子產品關稅的暫緩被視為科技股的利多消息,使蘋果供應鏈相關的台廠股票普遍反彈。Wedbush證券分析師Dan Ives評論稱:「週末令人眼花撩亂的關稅消息對Apple以及其他科技類股淨屬正面,因為此舉提供了一定的彈性,讓美中談判有機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展開。」 然而,台積電(2330.TW)作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在當天早盤一度領漲突破NT$900,隨後因投資人對半導體關稅的疑慮湧現而由紅翻黑​。尾盤台積電重挫2.7%,收在NT$865,幾乎打回平盤以下,單是台積電的拉回即拖累台股約300點​。市場傳言川普政府即將對「晶片」課徵新關稅,令投資人信心轉趨謹慎。正如凱基期貨分析師蔡明翰所述:「投資人逢高了結持股……他們害怕川普對半導體的關稅將炸掉市場」​。由於台積電權值居冠,其走勢左右大盤,14日加權指數(TAIEX)最終小跌0.08%至19,513.09點,早盤漲幅全數回吐​。 4月15日(週二)早盤,因美股隔夜上揚,台股開高約96點​。但市場對美方關稅走向仍存疑慮,投資人保持觀望。台積電即將在週四舉行法說會,市場關注其對關稅影響的評估​。外資並未顯著增加空單部位,顯示對台股後市不致過度悲觀,但短線波動難免​。整體而言,在川普關稅消息反覆下,台股投資人情緒經歷恐慌性拋售(如4月初的一日重挫9.7%​)到消息刺激反彈(如4月10日、4月14日的強彈),走勢起伏劇烈。

投資人反應與市場評論
面對川普關稅政策多變,市場專家和投資人紛紛發表看法。台灣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4月12日緊急延長禁空令一週,以維持市場穩定,表示此舉「有效抑制了投機性賣壓」​。同時他也提醒,美國關稅政策短期內高度不確定,全球股市波動仍將影響台股​。事實上,台股在該週歷經過山車行情:先是傳出關稅消息時暴跌,接著川普喊停部分關稅後又強力反彈​。 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半導體業首當其衝。兆豐投顧副總經理黃國偉指出,美國海關的新分類將半導體從一般電子產品中區分出來,意味著晶片不再完全享受先前的豁免待遇,但至少可望避免最嚴厲的懲罰性關稅,某種程度上屬於「負面影響減緩」​。他強調,即便如此,若最終對晶片課稅,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利多空間有限,台積電股價周一的下挫已反映市場憂慮​。 對於美方可能的關稅清單調整,市場看法不一。彭博智庫經濟學家Cathy Thorbecke在X上評論,新半導體關稅將是個「糟糕的主意」,但她推測這可能無法阻止川普採取行動。相較之下,瑞銀等機構分析師則在社群媒體上提醒投資人關注川普政府內部不同聲音,例如白宮經濟顧問對談判進展樂觀的表態,以及可能出現的讓步跡象。台灣本土研究機構Digitimes副總黃逸平分析,美國將利用關稅作為談判籌碼,逼使台灣等亞洲電子企業赴美設廠強化供應鏈​。他並警告台灣須及早準備應對美方關稅威脅。 另一方面,也有樂觀聲音出現。美國科技產業分析師指出,川普週末釋出電子產品關稅豁免的消息被視為美中貿易磋商出現轉圜的跡象,有助於提振投資人信心。例如,蘋果等美國科技巨頭高度仰賴中國製造,一旦關稅緩衝,終端產品價格飆升的風險減輕。有分析稱蘋果甚至動用貨機從印度緊急調貨,以避開潛在關稅衝擊。然而,電子業高層對川普政策反覆無常頗感無奈。有台灣電子公司主管坦言,美方宣布的豁免「讓人心神不寧,不知是真有其事還是光說不練」。

關稅豁免預期與產業影響
半導體產業:雖然美國在4月初對大部分進口品徵收10%基本關稅時,半導體(以及藥品)被列為初步豁免項目​。但川普明言將對半導體另行課徵關稅,並於4月13日表示將在一週內公佈晶片關稅稅率,同時會對部分業者有所彈性​。分析師普遍預期半導體最終難逃關稅——正如兆豐證券黃介正(Alex Huang)所言:「不可能讓半導體產業被豁免,否則美方就少了談判籌碼」​。川普政府已啟動232條款調查,以國安名義審查晶片進口,強調美國不能受制於對外依賴​。台積電為減少關稅衝擊,宣布在美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興建新廠,被視為迴避關稅風險的策略​。但短期內關稅陰影仍令半導體類股承壓,14日台灣半導體類股指數下跌約1.85%​。 電子終端產品:川普政府在4月11日深夜突然宣佈暫時豁免智慧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不將其納入「對等關稅」清單​。這使市場一度預期台灣電子代工與零組件廠商可逃過一劫,蘋果供應鏈個股紛紛上漲。例如,組裝iPhone的鴻海、伺服器代工的廣達和仁寶等在14日齊揚3-6%不等。然而,此豁免並非長久之計。美國商務部長Lutnick於4月13日警告,電子產品關稅豁免**「不是永久的」​。他強調美國需要手機、電腦甚至面板都在國內生產,不能再依賴東南亞供應​。川普本人也在社群平台表示,將對整個電子供應鏈展開國安調查​。因此,市場預期手機、筆電等產品可能僅是暫緩課稅**,未來仍可能重新被課關稅​。投資人對此保持戒心,電子股漲勢在4月14日午後明顯縮減​。 汽車與零組件:汽車產業原本也是川普關稅大棒的目標之一(先前對加拿大、墨西哥進口的整車及零件課徵25%關稅)。但在4月14日,川普向媒體透露考慮對汽車與汽車零件關稅給予寬限或減免,讓車廠有時間調整供應鏈​。「我在考慮一些辦法來幫助汽車公司,他們需要一點時間,因為他們要把零件產能轉移回美國本土」,川普在白宮受訪時表示​。這番話讓市場揣測,美方可能對北美以外的汽車零組件延後加徵關稅或降低稅率。受此影響,全球汽車類股本週初普遍走強,美國GM、福特股價各漲逾3-4%​。台灣汽車相關供應鏈(如電動車代工的鴻海、零組件廠商等)也有期待心理,雖4月14-15日並未出現異動劇烈的行情,但市場解讀汽車關稅議題的負面衝擊相對有限,因為川普態度稍趨緩和。 其他產業:傳統製造業如鋼鐵、石化等因國際原物料行情而各自波動,與關稅消息的聯動較小​。值得注意的是,光電面板被點名為美方關注的供應鏈環節之一​。美國可能要求將顯示器製造部分轉移境內,否則課以高關稅。台灣主要面板廠當前並未明顯反應此預期,但Digitimes分析師提醒不可掉以輕心​。另外,醫藥產業雖然在初期關稅清單中豁免,但美方已著手調查原料藥品的進口,未來或將祭出專門關稅​。對台灣藥廠而言,這方面影響相對有限,因直接出口美國比例不高。 總體而言,2025年4月14-15日間,有關川普關稅政策的傳聞與公告,引發台灣股匯市顯著震盪。投資人一方面對豁免消息報以短暫歡欣,另一方面又憂心後續細則將再度衝擊敏感產業。半導體與電子供應鏈被視為談判籌碼,短期難以永久豁免​;汽車零件等則出現可能緩課的曙光​。正如一位台灣電子業主管所言,美國關稅政策朝令夕改令人不安。展望未來,市場將密切關注美方正式關稅清單與各國協商進展,以評估台灣各產業的長遠影響。

參考資料:
CNA中央社 – 川普關稅陰霾下台股走勢報導 (2025/04/14)
Reuters – 美國電子產品關稅豁免消息對台廠蘋果供應鏈的影響 (2025/04/14)

Taiwan News – 台股衝高回落反映半導體關稅疑慮 (2025/04/15)
CNA中央社 – 分析師對投資人逢高了結與市場恐慌的評論 (2025/04/14)
Reuters – 台灣金管會延長限空令聲明 (2025/04/12)
Reuters/CNA – 美方對半導體關稅立場與分析師觀點 (2025/04/14)
CNA中央社 – 台積電百億美元擴產美國以避關稅的動向 (2025/04/14)
Al Jazeera – 川普暗示將對汽車產業關稅給予喘息的報導 (2025/04/15)
Reuters – 台灣電子業主管談關稅政策反覆的觀感 (2025/04/14)
The Guardian/Reuters – 美國基礎關稅措施中豁免半導體和藥品的細節 (2025/04/14)

最後修改日期: 2025 年 4 月 15 日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